- 李珂鑫;郭立稳;崔啸;张嘉勇;李建民;张诚;
为解决瓦斯抽采钻孔孔周裂隙动态演化导致的漏气问题,利用煤样稳压注浆设备,开展不同封堵阶段煤体裂隙动态封堵试验;并通过电镜扫描和CT扫描实验,分析动态封孔材料与煤体壁面的结合特征及煤体裂隙结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封孔材料以交联网络形式填充煤体孔裂隙,材料与煤体裂隙壁面紧密结合,形成致密的封堵层,实现对渗流通道的有效封堵;动态封堵后,煤样裂隙体积减小了79.02%,其中体积大于5 mm~3的孔裂隙体积贡献率降低了61.33%,孔径分布波动性显著减弱,且孔径大于3.5 mm的裂隙被完全填充,面孔隙率波动性减弱并呈一字型分布,配位数峰值降至1且高配位数频率降低。动态封孔材料对不同尺寸裂隙均有较好的封堵效果,且能够在裂隙扩展时进行动态修复,为瓦斯抽采钻孔的长时高效抽采提供保障。
2025年04期 v.47;No.178 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 康乐;陈建;王福生;高东;
低变质程度煤样极易与氧气发生煤氧复合反应,导致热量积聚直至发生自燃。为防止单一指标性气体在煤自燃预报中由于缺乏综合判断能力导致出现误报的问题,特建立了铁岭某矿煤样(TL)、吉林某矿煤样(JL)和金川某矿煤样(JC)的低阶煤自燃分级预警体系。本文通过热重实验确定了3组煤样的临界温度均为50℃,TL和JL的干裂温度为100℃,JC的干裂温度为110℃,根据临界温度和干裂温度建立煤自燃分级预警的Ⅰ、Ⅱ、Ⅲ阶段。利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联用实验获得各指标气体浓度与煤温的对应关系,并计算得出格雷哈姆火灾系数(R_1、R_2和R_3),借助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所得各指标与Ⅱ、Ⅲ阶段煤温的相关性进行判断,最终建立低阶煤自燃分级预警体系。
2025年04期 v.47;No.178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 王月红;王洪岩;
针对煤自燃防治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自动防灭火装置。装置采用感温启动装置设计,当环境温度达到设定阈值时,感温玻璃泡破碎,从而触发自动释放二氧化碳。为了防止感温玻璃泡受到矸石砸落的影响,罐体上部配备了螺栓固定的盖帽,并增设保护支架以增强防护能力。通过影响范围实验确定了不同型号装置的有效防灭火区域。最后,采用Fluent软件基于现场实验结果进行气体扩散特性模拟,发现释放后的扩散范围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
2025年04期 v.47;No.178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 张亚宾;赵春洁;卢宏建;王鑫;李宜杨;白晋凯;
为探究不同卸荷速率下大理岩的力学性质及声发射规律,开展不同卸荷速率卸除最小主应力方向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卸荷速率条件下破坏强度随着卸荷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卸荷岩样的破坏主要以横向拉伸为主,是沿卸荷方向的强烈扩容所致;卸荷速率越快,卸荷破坏时最小主应力越小,试样破坏剧烈程度越大,破坏模式由剪切破坏为主变为以拉伸为主的拉剪混合破坏。随着卸荷速率增加,卸荷开始后平静期越短,且平静期内振铃计数、能量处于较低水平,揭示了真三轴卸荷破坏条件下岩石破坏前兆特征。在卸载破坏阶段,卸荷速率越大,大理岩试件卸荷破坏时间越短,破坏时振铃计数和能量值越高。研究结果可为开挖卸荷导致的工程灾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5年04期 v.47;No.178 68-7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 张光瀚;李群;
通过博弈论综合赋权与未确知测度理论耦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围岩稳定性评价模型。首先从岩体强度、结构面因素及环境因素三个维度提取了8项关键指标,通过G1-CRITIC主客观赋权体系计算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结合博弈论方法获得主客观的综合权重。其次,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单指标测度函数,结合多指标测度矩阵和置信度识别准则实现围岩等级判定。通过与可拓法、密切值法等方法的实例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在围岩分级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基于博弈论和未确知测度的综合方法能够为围岩分级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2025年04期 v.47;No.178 7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 周亮;王福生;
在煤岩注热水过程中,煤岩注热水存在现场不稳定和注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流体在煤层中运移包含多个理论学科交叉的复杂性问题,造成了含不同孔裂隙类型煤岩注热水增采瓦斯技术应用效果差异大的瓶颈。因此,为了提高注水工艺,优化注水参数。本文拟综合运用CT扫描、热流固耦合机理等领域相关理论和技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煤岩注热水后煤岩温度分布规律、流体运移规律。最后得出结论:煤中孔裂隙结构对水的迁移和流体在煤中传热影响重大,尤其是在狭窄的喉道处,其结构加速水的运移,随着注热时间的持续,煤岩表面温度以注热孔为中心呈环状分布。
2025年04期 v.47;No.178 87-9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